家乐福康王店“风光”不再
“几辆卡车依次排开,近10种新鲜的蔬菜整齐地堆放着:油麦菜0.8元/斤、胡萝卜0.6元/斤、西葫芦1.5元/斤……这些农产品价格比一般农贸市场便宜15%~20%。昨日,超市平价专区‘试验版’吸引数百名市民前来抢购。”这是去年3月份家乐福康王店推出超市平价专区“试验版”时,媒体对其热闹、风光场面的描述。但记者前日在这里见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本地菜心5.48元一斤、本地白菜4.98一斤、生菜5.48元一斤、油麦菜5.48一斤……再也没有1元以下的蔬菜销售,去年数百名市民抢购的情景也不再,甚至没看到几个市民在购买。
记者随后从附近的龙津菜市场了解到,该市场的蔬菜普遍比家乐福康王店平价专区的价钱便宜。像本地菜心、本地白菜、生菜和油麦菜,一斤分别只要3.5元、2.5元、2元和3.5元。
记者随后走访华润万家五羊店、百佳超市(和业广场)发现,这里农超对接区的蔬菜价格也普遍比周边的肉菜市场要贵出不少。像华润万家五羊店上海青、春菜、生菜、油麦菜和西红柿等,每斤价格从3.98元到6.8元不等,比寺右肉菜市场每斤要贵1到2元。
“小鲜驿站”菜价持平或稍低
据悉,广州市农超对接平价超市除以上由市经贸委牵头在大型连锁超市门店建立的“平价专区”外,还有一种就是由市供销社牵头新建或提升为农超对接综合超市(2000平方米以上)及农超对接社区超市(2000平方米以下)。但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后一种的一些超市蔬菜价钱也不便宜,有的也比肉菜市场贵出不少。
记者在广东新供销京溪店看到,本地菜心3.56元一斤,本地白菜3.18元一斤,油麦菜3.98元一斤,生菜3.98元一斤,普遍比肉菜市场要贵。像本地白菜,比石牌肉菜市场每斤要贵0.68元,比江南西肉菜市场每斤要贵0.18元;油麦菜比石牌肉菜市场每斤要贵0.98元,比江南西肉菜市场每斤要贵0.48元。
昨日,记者走访了黄埔大道西、越秀南和海珠区纺织路3家平价商店“小鲜驿站”,发现店内大部分蔬菜和肉菜市场价格持平或低少许。不过,三家“小鲜驿站”的潺菜价格却不一致,而且比一些肉菜市场甚至超市要贵。像海珠区纺织路的潺菜价格是2.28元一斤,比石牌、江南西肉菜市场都要贵0.28元,其他两家价格分别是1.28元和1.3元,但比天河北时代广场的一家超市的潺菜分别要贵出0.3元和0.32元。
超市:农超对接不能简单理解为低价
在好又多云景店,这里的“平价专区”里的蔬菜价格也不便宜,像菜心,云景店每斤要6.4元,而石牌肉菜市场和江南西肉菜市场均只有3.5元,每斤要贵出近3元。
当记者向工作人员询问“平价专区”里的蔬菜为何不平价时,工作人员回答说,他们能保证的只有质量,至于价钱,他们管不了。
“农超对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低价。”广州一些参与农超对接的大型超市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一再强调,讨论农超对接蔬菜价格的高低,一要拿同等质量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一是要和广州菜篮子价格进行比较。
华润万家广州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超市的农超对接的蔬菜分为两块,一块为无公害、有机类等精品菜系,一块为平价专区。前者因其质量好,相对更安全,比市场销售的同类产品价格自然要高,但与同类别同等级的产品相比,还是有价格优势的;至于后者,该负责人称,和广州菜篮子公布的价格比较,其蔬菜价格至少要便宜15%。
该负责人还坦承,因为一般的肉菜市场进出货量大,价格波动大,和他们比较,农超对接的价格优势并没有凸显。
市民:多花时间比较,挑便宜的买
记者了解到,家乐福康王店一带的街坊们一般会选择先去家乐福看一下当天的蔬菜价格,再到龙津市场转转,比较之后选择便宜的再买。
而家住白云区云景花园的刘阿姨则告诉记者,为买到便宜的蔬菜,她们几个退休的老人自发组织了一个“蔬菜价格交流团”,一旦发现某处的蔬菜便宜,就会马上通知其他好姐妹,然后一起去那里购买“又平又靓”的蔬菜。多年来,她们的足迹已遍及广州大道北一带的肉菜市场甚至走鬼档。
为方便买到便宜蔬菜,从事IT业的老汪干脆买了一辆单车,没事就骑车到处“晃荡”,寻找便宜的肉菜市场。“梅花园一带的肉菜市场和白云山农批市场的蔬菜最便宜。”老汪告诉记者,有空的时候,他就骑上车去那儿买些能放的瓜菜回家慢慢吃,“一个月能省好几百块”。
菜农:卖不出好价钱还愁销路
尽管参与农超对接的超市蔬菜价格并不便宜,但菜农的出手价却依然低廉,而且还愁卖。
从化鳌头镇水西村村支书汤约新告诉记者,他们村里眼下还有冬瓜、丝瓜、苦瓜等瓜类,价格都不理想,卖得好的也是一斤最多1元钱,大多都是几毛钱卖掉的。
增城新塘镇西南村村支书何姚淦同样感叹蔬菜不好卖。尽管村里有自己的合作社,可以专门从事某类蔬菜的批发,但价格依然卖不起来,“潺菜一斤就卖个0.7元左右”。
南沙区万顷沙镇福安村村民陈耀堂正对着自家的200亩水瓜发愁,天气热水瓜减产,但仍卖不出好价钱。他告诉记者,他们村里还没有成立合作社,但即使成立合作社他也不愿意参加,因为邻近的同兴村虽然有自己的合作社,但蔬菜照样卖得不好,“菜价都不是自己定的,和上门收购的小贩是一样的。”
虽然蔬菜由村里合作社来收,但菜价不是自己定的,和上门收购的小贩是一样的。
——南沙万顷沙镇福安村村民陈耀堂
讨论农超对接蔬菜价格的高低,一要拿同等质量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一是要和广州菜篮子价格进行比较。
——华润万家广州公司相关负责人
农超对接”中 “超市赚太多了”
“农超对接”中,虽然菜农和蔬菜基地的菜卖得并不贵,但菜一旦进入超市,如何定价、定价多少,都是超市说了算,在“利益”驱动下,超市卖高价是很自然的事情。
——广东恩平市蓝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燕
广州市增城航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增城荔城街棠村)负责人王固航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的蔬菜并不是直接供给超市,而是先卖给合作的公司,再由公司转卖给超市。
收购公司定菜价
“菜价是由收购公司定的。”王固航告诉记者,合作社只起一个桥梁作用,公司要来收购蔬菜了,他们就把时间和所要收购的蔬菜种类转告村民,村民就到地里采摘蔬菜,然后集中卖给公司,菜价多少村民并没有发言权,合作社也无从干涉。
王固航坦陈,上述操作模式,除了蔬菜好卖外,村民实际上赚不了多少钱,因为他们没有定价权。另一方面,市民不一定能吃到便宜的蔬菜,因为除了超市,中间还有一家公司也要赚钱。
“超市赚太多了”
广东恩平市蓝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燕认为,农超对接前,因为中间环节太多,菜价高可以理解。“如今则是超市赚得太多了。”黄海燕认为,“农超对接”中,虽然菜农和蔬菜基地的菜卖得并不贵,但菜一旦进入超市,如何定价、定价多少,都是超市说了算,在“利益”驱动下,超市卖高价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菜农和蔬菜基地的菜不是直接进入超市,中间还经过一些公司,就多了一道环节,蔬菜的价格就会更贵。”
更有甚者
挂名对接,却到批发市场拿货
“一些参与农超对接的超市直接去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拿货,菜价当然便宜不下来了。”对于菜农和市民无法从“农超对接”得到实惠的原因,业内人士余老板(化名)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余老板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有自己的蔬菜批发档,同时在韶关租地种菜,成立了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余老板告诉记者,广州的很多知名大超市都去他的档口拿过货,然后运回去放在超市里当作从农民或基地那里收购回来的蔬菜卖。因为进货价不便宜,卖得自然也就贵了。
他透露,一些单位把“农超对接”当作形象工程,而超市方面往往很配合。但热潮一过,加之政府部门的监管缺失,蔬菜价格很快就上来了,“超市想怎么卖就怎么卖”。
广州市物价局:将约谈价格离谱商家
广州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超对接并不是简单的说(超市的菜价)要比某个市场的价格低,而是要比当天物价局的报价要低,正确的比较方法是拿农超对接(商家)的菜价和当天的物价部门的报价进行对比,“只要农超对接的菜价比这个要低就可以。而一旦出现了超出报价等离谱情况时,将会在核实相关情况后,对该商家进行约谈”。
不过记者将家乐福康王店平价专区18日部分蔬菜价钱和广州菜篮子19日的报价对比后发现,虽然不是同一天,但超市平价区蔬菜的价钱要贵很多,以生菜为例,贵了超过八成。
知多D
平价商店有补贴
通过资质认定的平价商店,在装修和租金方面有一定的补贴。农副产品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对按照政府价格调控有关要求和平价商店建设协议约定履行保供稳价义务、组织调运相关农副产品投放市场的平价商店,按照“先控后补”的原则,在价格异动平抑后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根据组织调运的农副产品品种、数量以及调控价格与异动区域内市场平均零售价的价差等核定,补贴金额与实际差额基本相当。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