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咔!咔!”三伏天云蒸日晒,大田里拔节声声。东阿县姚寨镇寨西村侯庆峰家的12亩蜡质玉米,近看绿油油,远观黑蓁蓁。“长势这么好,多亏镇上的土地托管合作社,我把土地托给了他们,他们引来了好玉米种,12亩地我没花一分种子钱全部种上了。”侯庆峰介绍。
东阿县供销社主任王兴森告诉我们:“蜡质玉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糯玉米,这种玉米的收购价格比平常的玉米一斤高出1毛多钱,一亩地多收入100多元。这是省社引进的法国公司订单项目,成熟后由他们收购,效益有保证。目前,全县托管土地面积达到10万亩,估计明年会更多。”
近几年东阿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越来越多,一些重活无人干,种植技术不好推广,比较效益越来越低。为此,各乡镇依托基层供销社成立了土地托管合作社,开展劳务服务、农资直供、科技服务、农产品购销等,形成一条龙产业服务链条,既满足了农民生产需求,供销社在服务三农中又得到了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已建立起土地托管服务队42支900余人,除自有农机设备外,已整合社会各类大型农业生产机械263台套,各类小型农业生产机械600余部,一天能够完成2万亩土地的机械化作业。
土地托管,农民受益。牛店镇牛中村张敬全,把10多亩土地全部“托”给了合作社,自己专心于电气焊生意,一月收入一千多元。他说:“地托管出去,俺啥也不用操心,就等着到时收粮就行了。”随行的镇供销社主任刘建新给我们算了这么一笔账:“按现在的市场价计算,农民自家浇一亩地的费用在20元左右,我们浇一亩地只收10元;打药一亩比市场价省10元;麦收一亩比市场价低20元;玉米单粒播种节省一半的种子钱,还省去了后续的剔苗工序。粗略计算,托管一亩土地,一年节省200多元的种植费用,这还不包括推广优质良种的增产收入,全部算上,农民一亩地一年可以节支增收400到500元。我们托管了5000多亩土地,大约解放出500名劳动力,他们务工又年增收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