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蔬菜大棚 » 蔬菜防治 »正文

花生生长后期病害诊治措施

时间:2012-09-19            浏览次数:161

我的温室网讯:

              一、病害症状

  (一)网斑病:此病症状通常表现两种类型:一种是污斑型。病斑较小,近似圆形,直径0.7~1厘米,黑褐色,边缘较清晰。周围有黄色晕圈,可以穿透叶片,但在叶片背面形成的病斑比正面要小。另一种是网纹型。病斑较大,直径可达1.5厘米,在叶正面产生边缘白色网纹状或星芒状、中间褐色的病斑。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周围无黄色晕圈,着色不均匀,一般不透过叶面。

  (二)褐斑病:被害叶片初期为黄褐色小斑,与黑斑病不易区分,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褐斑病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直径0.4~1厘米,较花生黑斑病大,病斑正面黄褐色至深褐色,背面黄褐色,周围的黄色晕圈宽而明显。病斑多时,有时连在一起,形成更大、不规则的病斑。茎秆上的病斑褐色至黑褐色,长椭圆形,病斑多时,也致茎秆枯死。

  (三)黑斑病:该病病斑一般直径0.1~0.5厘米,比褐斑病小,近圆形或圆形。病斑呈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近。病斑周围通常没有黄色晕圈,或有较窄、不明显的淡黄色晕圈。叶背面病斑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并有一层黑褐色霉状物。病菌浸染茎秆,产生黑褐色凹陷病斑,严重时茎秆枯死。

  (四)焦斑病:该病通常产生焦斑和胡麻斑两种类型症状。常见焦斑类型症状是病原菌自叶尖侵入,随叶片主脉向内扩展而呈楔形大斑,斑周围有明显黄色晕圈。少数病斑自叶缘浸染,病斑向叶内发展,由初期绿色渐变成黄色、褐色,后期叶片边缘常为深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胡麻斑类型症状是病斑常出现在叶片正面,病斑直径小于0.1厘米,近圆形,有时凹陷。在收获前多雨的情况下,该病易出现急性症状,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水渍状大斑块,迅速蔓延造成全叶枯死。

  (五)白绢病:该病病菌多从花生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部侵入,病部组织初期呈暗褐色,不久即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覆盖受病部位。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迅速向外蔓延,花生近地面中、下部的茎秆以及病株周围的土壤表面,都可以长出一层白色绢丝状菌丝层。天气干旱时,仅危害花生地下部分,菌丝不明显,后期在病部菌丝层中形成很多菌核。

  二、药剂防治

  当花生感染了如网斑病、褐斑病、黑斑病和焦斑病这些病时,花生的主茎叶片发病率为5%~7%时,每公顷喷施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1.25~1.5公斤、1.5%多抗霉素或中生霉素3.75~4.5公斤进行防治。每隔7~10天用药1次,连喷2~3次。

  在白绢病发病初期,可每公顷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公斤或40%克菌灵可湿性粉剂1.2公斤,对水1125公斤,喷洒植株茎基部,防治效果在70%以上。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