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温室专题 » 致富经 »正文

微型生态农场形成产业链

时间:2013-10-12            浏览次数:466

我的温室网讯:



    “生态种植”能否成破解食品安全困局“良方”?
     东光县南霞口镇一位农民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坚持“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建起自己的一个“微型生态农场”;黄骅市常郭镇西排村几年来尝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甜头,形成了一条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从一个农民的坚守到一个村庄的“转型”,这些事例表明在目前的食品安全困局下,已经有人将目光对准了食品的源头——种植业和养殖业。那么,这种努力能成为破解食品安全困局的一剂“良方”吗?
  从“没人要”到“抢着要”,东光“微型农场”终尝甜头
  日前,记者在东光县南霞口镇东油周村见到51岁的刘书刚时,他正在自己“微型农场”的大棚里伺弄葡萄。
  这是刘书刚紧守河滩的10亩地。6年前他改造成一个“微型农场”:先是建起养猪场、沼气池,又搭起蔬菜大棚。他的思路是:以沼气池为核心,产生的沼液既可增肥又可灭虫,沼渣是特别好的肥料。这样便避免了使用农药和化肥。猪是用“笨办法”养的,是“生态猪”,不用买的饲料,而是用“农场”里生产的玉米、南瓜等喂。后来,“农场”里又利用沼气建了一个酿酒作坊,不是为了酿酒,而是为了要“酒糟”,那也是非常好的“饲料”。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得都挺好,但刘书刚还是在开始时遭遇到了困境,那就是市场的不认可。至今说起来刘书刚都“心有余悸”:咱的黄瓜摆到市场上,我往旁边一看,别说顾客了,就连我自己都觉得咱这份黄瓜真是“丑到家”了。人家那黄瓜又直、又大、又绿,摆在那里整整齐齐,再看咱这份,一个个弯弯钩钩,长得那叫一个难看……
  在亲友的帮助下,刘书刚坚持了下来。他说,直到去年过年的时候,他才算真正尝到了甜头。年前他卖了一批猪,价格比市面上贵了好多,但仍旧被抢光了。现在他农场里散养的土鸡80块钱一只,“还得看面子”;鸡蛋1.5元一个,“还总缺货”;“农场”里的韭菜等价格都比市面上高,但仍旧特别受欢迎。
  现在,刘书刚农场里主要的产品是葡萄,他正在尝试着间种蔬菜。如今他已经只需守在家里就行了,因为农场里出产的商品不用再出去卖就会有人上门来买。他正计划着扩大面积,增加品种,将自己的这份坚守坚持到底。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