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霉病是甘蓝的一种重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发病率20%左右,严重时达80%以上,对生产有明显影响。
【典型症状】
幼苗:
在茎叶上出现白色霜状霉,幼苗渐枯死。
成株:
病叶上的病斑淡绿色,以后病斑的颜色渐变为黑色至紫黑色,微微凹陷。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叶背上病斑呈现白色霜状霉层。在高温下容易发展为黄褐色的枯斑。病重时病斑汇合后叶片变黄枯死。生长期中老叶受害后有时病原也能系统侵染进入茎部,在储藏期间继续发展达到叶球内,使中脉及叶肉组织上出现黄色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片干枯脱落。
【防治措施】
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农业防治: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并应防止与十字花科作物邻近。
苗床注意通风透光,不用低湿地作苗床,结合间苗摘除病叶和拔除病株。低湿地采用高垄栽培,合理灌溉施肥。
收获后及时清园深翻。
化学防治:
定植后用8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预防病害发生。
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喷药保护,特别是老叶背面应喷到。药剂可选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600~8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交替轮换使用,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
保护地最好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次用药110~180克,隔7天熏1次,连续熏3~4次。
【典型症状】
幼苗:
在茎叶上出现白色霜状霉,幼苗渐枯死。
成株:
病叶上的病斑淡绿色,以后病斑的颜色渐变为黑色至紫黑色,微微凹陷。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叶背上病斑呈现白色霜状霉层。在高温下容易发展为黄褐色的枯斑。病重时病斑汇合后叶片变黄枯死。生长期中老叶受害后有时病原也能系统侵染进入茎部,在储藏期间继续发展达到叶球内,使中脉及叶肉组织上出现黄色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片干枯脱落。
【防治措施】
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农业防治: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并应防止与十字花科作物邻近。
苗床注意通风透光,不用低湿地作苗床,结合间苗摘除病叶和拔除病株。低湿地采用高垄栽培,合理灌溉施肥。
收获后及时清园深翻。
化学防治:
定植后用8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预防病害发生。
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喷药保护,特别是老叶背面应喷到。药剂可选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600~8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交替轮换使用,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
保护地最好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次用药110~180克,隔7天熏1次,连续熏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