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参数 棚内地面比棚外地面低50厘米,即棚内面下挖50厘米。大棚总宽11米,后墙高2米,山墙顶高3.5米,墙下体厚2米,墙上体厚1米,走道宽0.8米,种植区宽8.2米。
立柱6排,一排立柱高3.8米,地上高3.3米,至二排立柱距离2米。二排立柱高3.6米,地上高3.1米,至三排立柱距离2米。三排立柱高3.1米,地上高2.6米,至四排立柱距离2米。四排立柱高2.2米,地上高1.8米,至四排立柱距离2米。五排立柱高1.2米.地上高0.8米,至六排立柱距离0.2米。六排立柱(戗柱)长1.2米,地上长0.82米。
采光屋面参考角平均角度24.2°左右,后屋面仰角56. 6°左右。距前窗格600厘米、400厦米、200厘米处和前檐处的切线角度,分别是11.3°, 14.7°, 21.8°和26.6°左右。见图
(2) 剖面结构图 见图
(3)建造 墙基部厚2米,上部厚为1米,后墙高2米,山顶高3.5米,山顶距前沿垂直距离为8.2米、距后墙垂直距离为0.8米。山墙前端高0.8米。墙体用加模板夯成。也可用土加麦穗合成硬泥建成。后立往(一排)地上部分离3.3米,距后墙0.8米,东西方向距离2米,穴深0.5米,向北倾斜5°。二排立柱,地上部高3.1米,距后立柱2米,东西方向间距4米。三排立柱,地上部分高2.6米,距二排立柱2米,东西方向间距4米。四排立柱,地上部分高1.8米,距三排立柱2米.东西方向间距4米。五排立柱,地上部分高0.8米,距四排立柱2米,东西方向间距2米。六排立柱(戗柱)埋于前立柱以南20厘米处,上部顶在前立柱的顶部横杆上。坠石8-10块,埋深1.3-1.6米。将后坡木斜棒的上端压在后立柱上,下端埋在后墙里,坡度45°,斜棒由立柱顶部向南超出15厘米。在后墙上按0.75米间距(也可1.5米间距)摆放一行砖,砖上系好1.5米长的14号铁丝,然后用和好的麦草泥加高20厘米,把砖压在泥底。铁丝头用于拴压膜线用。后坡斜棒顶端用直径6.5毫米的钢筋,下部布设4条8号铁丝,拉紧后用铁钉固定在斜捧和木梯上,铺上3米宽的薄膜,将捆成直径20厘米的玉米枯排好,然后盖上30厘米厚的土,把铁丝抽出。后坡完成以后。前三排立柱顶端可东西向拉上三道直径6.5毫米的钢筋,也可用水泥预制横梁或竹竿做横梁,然后每隔0.75米将一根鸭蛋竹竿南北向固定在横梁上。再盖上薄膜,压上压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