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拱棚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因它比大拱棚低,便于从外部用草苫覆盖保温;它又比小拱棚高无需掀去棚膜,人可以蹲着进入进行多项农事操作。尤其是目前薄膜的幅宽规格多种多样。这就为搭建不同跨度的中拱棚提供了方便。也为中拱棚内建小拱棚进行多层覆盖提供了可能。中拱棚除去前面提到的优点外,因它容积比小拱棚大,棚内温度变化就比小拱棚平稳,土地利用率也比小拱棚高。
中拱棚建造所使用的材料一般比小拱棚要强度大些,尤其是加盖草苫的中拱棚更要选择耐压力强的拱架材料。
棚的宽度虽没有严格要求.可根据单幅膜的幅宽,还可进行膜间焊接加大幅宽。但是在适宜的棚高下,如果一味地加大覆盖的畦面宽度,势必会造成棚顶过平。下雪后不易扒雪,尤其是草苫淋湿后棚顶负重过大,易发生棚架折损、膜破棚倒现象.另外,栩顶过平,也不便加盖草苫。如果冬季只是以单层膜越冬,不加盖草苫,因棚顶负重小其宽度可比加盖草苫的稍宽些,但也不能搭成平棚.平棚雨水不能下滑.易在棚顶形成一个个下垂的“水袋”。平棚透光率低,不利棚温的提高。
中拱棚的骨架应采用直径6毫米的钢筋或宽度在5厘米的竹片。也有的用价格低的细竹竿两根相接做拱架,其承压力小,但做为不加草苫的中拱棚,拱间距缩小到5O-6O厘米者也可使用。不论是竹片、钢筋或竹竿做拱架都要在两腰部和顶部用竹片、竹竿3根横拉杆把拱架连结接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增强其抗风、抗压力.
中拱棚因棚体较大,拱架的用材虽强调其牢固性,但在棚的顶部需每隔2--3米埋一直径3-5厘米立柱来支撑顶部横拉杆使其棚体更加牢固。
中拱棚的长度以15- 20米为宜,过长通风不便,中部湿热气难以排出,易造成高温危害或发病中心。当然栩两侧也可掀膜通风。中拱棚若不加盖草苫应该是南北延长,东西两面受光;若加盖草苫则应东西延长,以南面受光为主。在棚顶部向北2/5处东西方向纵向固定一条粗竹竿压住草苫,每日掀苫时,只要把草苫掀起甩到竹竿的北面,由于竹竿的阻挡,使草苫重叠在棚的北面会自然形成一道草苫墙,起到了阻挡北风作用,其保温性尤如一个小型简易温室.这样揭盖苫方式不但加快了揭盖苫的速度,减轻了劳动强度,也避免了因湿沤苫和行间踩苫损坏苫的弊端。拱棚间不放苫,行间距只要有60-70厘米能过人就可以了,从而也增加了土地利用率。
中拱棚根据棚宽的不同,选用的拱架长度也不同,用材也略有差异。现以667米,棚宽2.4米的中拱棚为例,用4米宽膜覆盖,棚高1.1米,拱架可采用4厘米宽、4米长的竹片200根,立杆100-150根,横拉杆350根(拇指粗2米长竹竿),4米幅宽0.08毫米厚薄膜900米(70-75千克),每667平米投资约1500元.若加盖草苫还需购置长4米、宽1.2米草苦200条,约800元,一次性每667米2总投资约为2 300元,若按2. 5年折旧,每年合计近千元。
中拱棚可以内外进行覆盖,更适宜种植植株高大的芹菜等绿叶菜.春季绿叶菜收后,可用果菜类接茬.由于棚体大.通过放风调节棚温.果菜在棚内可生长较长时间,秧棵发得好,辣椒、茄子甚至在棚内可以长到采果期;早熟蕃茄可以在棚内插杆搭架,它的利用价值比小拱棚更高,从它外面可以覆盖草苫来看,其优越性也高于大棚。从多地用户反映来看,中拱棚是一种投资不大、效益不低、机动灵活,便于管理的保护形式,很值得在农村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