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屋面温室的结构
(1)单屋面玻璃温室 单屋面玻璃温室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在生产中应用较多,但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被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所取代。
(2)单屋面塑料薄膜温室单屋面塑料薄膜温室包括加温温室和日光温室。目前日光沮室已成为我国温室的主要类型。
日光温室优型结构的特点日光温室优型结构与普通结构有许多差别,突出特点有:①具有良好的采光屋面,能最大限度地透过阳光;②保温和蓄热能力强,能够在温室密闭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散热,温室效应显著;③温室的长、宽、脊高和后墙高、前坡屋面和后坡屋面等规格尺寸及温室规模要适当;④温室的结构抗风
(3)温室前、后屋面角度。前屋面(又称前坡)角度指温室前屋面底部与地平面的夹角,这个角度对透光率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前屋面与地面交角会增加温室的透光率。对于北纬32°一43°地区来说,要保证“冬至’(太阳高度角最小日)日光温室内有较大的透光率,其温室前屋面角度(屋脊至透明屋面与地面交角处的连线)应确保为20.5°一31.5°以上。日光温室后屋面角度(后坡角)是指温室后屋面与后墙顶部水平线的夹角。后屋面角度以大于当地“冬至”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5°一8°为宜。在北纬32° -43°地区,后屋面仰角应为30°一40°,纬度越低后屋面角度要大一些,反之则相反。温室屋脊与后墙顶部高度差应在80一100cm。这样可使寒冷季节有更多的直射光照射到后墙及后屋面上,有利于增加墙体及后屋面蓄热和夜间保温。
(4)温室墙体和后屋面的厚度。日光温室的墙体和后屋面既可起到承重作用,又可起到保温蓄热作用。因此,在设计建造日光温室墙体和后屋面时,墙体最好是内层采用蓄热系数大、外层采用导热率小的异质材料,如内侧石头或砖墙,外侧培土或堆积秸秆、柴草等,有条件可采用空心墙或珍珠岩、炉渣、聚苯板等夹心墙,也成为异质复合墙体。华北平原北部、辽宁南部1.0一1.5m为宜。
(5)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由于温室后屋面常采用导热率低的不透明材料,而且较厚.因此其传热系数远比前屋面小。后屋面越长,晚间保温越好。但后屋面过长,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就会出现遮光现象,而使温室后部出现大面积阴影,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另外,后屋面过长也会使前屋面采光面减小,透光率降低,从而使白天温室内升温慢。根据计算认为,在北纬38°一43°地区,温室高度在3.0-3.5m范围内.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以1.0-1.6m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