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保护地蔬菜栽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后期.塑料中小拱棚开始较大面积地应用于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早熟栽培。70年代初期,吉林省长春市英俊乡福利村率先进行塑料大棚早熟栽培,并逐步向我国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中城市郊区试验、示范与推广。1975年开始出现钢筋焊接无支柱大棚,以后又发展到装配式热镀锌薄壁钢管大棚。80年代中后期,为了满足北方市场冬季蔬菜的淡季供应.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应运而生,发源于辽宁省鞍山、海城等地的日光温室,经过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精心组织和研究,不断改进、优化和完善,覆盖材料由塑料薄膜取代玻璃,现已形成适用于不同地区建造的标准化节能日光温室体系及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使日光温室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我国保护地蔬菜生产中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园艺设施。
利用大棚和节能温室进行生产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延长蔬菜上市时间.从而大大地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棚室生产可以比露地生产提早30-50天,延后30-50天,在有的地区可以达到周年生产,产量可提高4倍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如在哈尔滨地区果菜类可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前上市,而露地生产在7月中旬才能上市,仅此一茬,每平方米收入是露地收入的10倍、若在冬季种植耐低温、耐弱光的叶菜,如韭菜、蒜苗、豆苗等,进行立体、节能、集约化生产,则每平方米收入更高。
塑料棚蔬菜生产的大发展,解决了我国晚秋早春新鲜优质蔬菜的生产供应问题,节能日光温室的发展,把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干早、严寒等对农业生产不利的气候因子化为发展高效节能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北方喜温蔬菜的反季节和超时令蔬菜生产供应问题,同时为农民开辟了致富门路,变冬闲为冬忙,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在北纬33°以北的广大地区冬半年可生产所有的叶菜,在北纬33°一43°地区11月至翌年4月光照满足日照率50%左右,日照时数850小时以上的条件下,可克服一10°一20℃的严寒,不用加温即可种植果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