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设计的搭建:日光温室应建在阳光充足、无遮挡、地下水位低、土壤疏松肥沃、无污染、靠近水源与电源之处,既有利于发挥其增温保温效果,又方便操作管理。
建造温室时,首先用仪表测出地块的正南北方向,确定温室的东西走向,使日光温室坐北向南,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划定整个温室的边界,然后平整土地。
材料准备好后,第一步是砌墙,墙有土墙与砖墙之分,土墙可用草泥垛土墙,也可用干打垒土墙,每次砌墙时不要堆得太高,以免夯不实,在放置棺梁的位置下部墙体内,用砖砌一个砖垛来单独支撑柁梁。后墙基础50一80厘米高,墙体厚度80一15厘米,山墙厚度不少于50厘米。温室的后屋面是隔热保温、卷放草帘的操作部位,宽1-2.5米,要突出墙外10厘米左右,保持10一30度的仰角。后屋面的支柱为中柱.它的顶部和后墙顶部支撑柁木,柁七架檩,再铺麦秸、草泥,厚约60厘米。
温室前屋面由拱架、薄膜、压膜线等构成。拱架用竹材、钢管或钢筋等材料制成,一般每隔50一80厘米设一拱架,上端固定在脊檩上,下端埋入温室前沿土中。温室拱架上的压膜线最好直接选用专用的塑料压膜线,当地没有专用压膜线时可用8号铁丝、尼龙绳或聚乙烯绳等代替。按前屋面长度加长30一40厘米后截成段,按温室长度加1米准备地锚线,先在日光温室前固定地锚线,然后将压膜线固定在地锚线上。
温室前屋面的薄膜采用叠压覆盖时,应先从下部开始,将带线绳的膜边在上、下部预留出30厘米在温室的下部,东西向拉紧后,将膜的两头边缘卷上竹竿固定在山墙外.然后将膜边每隔一段距离包一重物拽住,扎上细绳后绑在拱杆上。膜的上部固定后,在温室前挖浅沟,将下部膜用竹竿或其他秸秆卷起绷紧埋入土中,此膜即作为裙膜固定。在裙膜的上部叠压活动膜,活动膜用4米的宽膜制成,上端用线绳将膜边压紧,下端压着裙膜的上端,与裙膜重叠20 -- 30厘米,在日光温室的温、湿度管理中,以活动膜的开口大小来加以调节。在活动膜的上端再加一块顶膜,顶膜的上端与活动膜的上端的固定部分相重叠,上端固定在后屋面的脊檩上,用木条压着薄膜在两端钉上钉子,压牢,木条中问钉一钉子以便固定压膜线,多余薄膜撩到后屋面上用草泥封压住。每根拱杆用一条压膜线,上端固定在压膜木条的钉上,下端固定在地锚线上。
在日光温室前沿挖一40-60厘米深、30-40厘米宽的寒沟,铺一块与沟同长、宽度可包裹全部填充物的旧膜,草等防寒物填人后包住,覆土压实,使其高出地面5一10厘米。门可开在山墙处,高度1.2一1.5米,宽60一70厘米。最好在东山墙处建一门朝南的作业间,既可防止开门时冷风直接吹入室内,又可作为放置工具或休息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