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面(也称前坡)角度:关于前坡面太阳入射角的大小问题,尽管从0℃-40℃的范围内,入射角增大,透光率的变化不大,但从山东农业大学邢禹贤教授的计算看出,还是有很大关系的。由表1-1看出,自12月、2月,3个月10°角正午太阳入射量为1544.6千卡/㎡℃小时;20°为‘1805千卡/㎡℃小时,较10°增24.9%,30°为2077。8千卡/米2℃小时,较10°增34.5%,较20°增15.1%, 40°虽增的更大,但在建造上不易达到。为此,最佳的角度以25°-35°为宜.在高度、高跨比、后坡面大小及仰角和建造等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角度越大越有利透光(见表)
关于前坡面的形状,有主张采取斜面形、圆形和抛物线形的。在冬季入射角较大时,斜面形虽透光亦较好,但南了端低矮,有的便增加立窗,如山东苍山县瓦房店式、寿光瓦房店改良式,均于南端设立80厘米高的立窗,这一措施只能起到一定的方便操作的作用,由于立窗太矮,起不到地窗的透光作用,反而将整个坡面的角度由28.18°,变为21.45°,减少了透光量。为此,根据球形透光最好的原理,将前坡改为拱圆型是十分必要的,它既解决了南端低矮、不便于作物生长和操作的困难,又因弧度角大于斜面角而相对加大了角度,增加了光线的透射,由于拱起而适当扩大了大棚前、中部的空间,有利于保温和作物生长,同时拱圆形的受力均匀,亦有利实行压膜法固定薄膜并解决通风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