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立往。立柱是支撑拱杆和承受大棚重量的关键,纵横成直线排列。一般是横向由4-6根组成,立柱间距为2米,纵向每2-3米1根,例如:12米宽的大棚,每一拱杆下有6根立柱,由小头直径不小于5厘米的杂木杆或粗毛竹或杨柳木组成。立柱的长短由拥架高度决定,从棚中点到两侧呈对称式由高向低排列,每根立柱的长度应比大棚相应各部位高多出30~40厘米,即留出埋入土中的部分,在约5o厘米处蘸上沥青防腐。立柱顶端锯成缺刻状,下面钻孔,固定棚架用,下端绑上小横木,防止被大风刮倒。埋柱时上下左右对齐,坑底垫上基石,先立中柱,再立边柱,边柱距棚边l米远,并向外成70度角,以增强大棚支撑力。
②拉杆。拉杆是连接各组拱杆下的支柱,固定拱杆使整个骨架成一整体,使棚体不产生位移。为减少纵向立柱数目。可用钢筋或铅丝,在立柱之间相当于拉杆的位置装置横梁,横梁上间隔1米固定l根小支柱,再固定拱杆,即所谓的“悬梁吊柱”。拉杆绑在中间的四排立柱顶端下方20厘米处,它还可用来拴压杆的拉线。

④压杆。压杆设在棚膜之上、两拱杆之间,将覆盖的棚膜绷紧压牢,起防风作用。位置应低于拱杆,使棚面呈垄形.有利于抗风排水。压杆可使用光清顺直的细竹竿连接制成,也可用8号铅丝或聚丙烯压膜线,两端一般固定于大棚东西两侧预埋的地锚上。
⑤门窗。大棚两端各安一门,南端大些,北端略小,作为出入口及通风口。门下半部应挂塑料门帘,防止开门时冷风吹入。用方木作门框,门最好能自动装卸。早春放风时,可以将门卸下作挡底脚风用,通风窗一般采用扒缝放风的办法。
⑥拥膜。顶膜拉紧拽平,四边卷好埋入土中,厚度应在0.1毫米以上,且能耐低温,防老化。
竹木结构的大棚,可就地取材,对选料要求不严,安装容易,因陋就简,节约成本,适应范围广泛。缺点是材料粗大.立柱过密。遮荫部分多,影响黄瓜采光,且不便于机械化作业。竹木用材容易腐烂,两三年就须检查维修,使用寿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