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温室政策补贴 »正文

今年姜价上演高台跳水 种一亩赔几百块钱

时间:2012-09-29            浏览次数:249

我的温室网讯:

              生姜价格去年还在一路走高,收购价曾超过4元/斤,零售每斤5到6元;今年却上演了“高台跳水”,零售价只有每斤1.2元左右。连日来,记者走访批发市场、菜市场发现,生姜市场持续低迷是因供过于求,批发商、姜农均是叫苦不迭。

  走市场>> 批发七毛一斤,创近年来新低

  23日下午,在聊城光明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商郑先生正开着三轮车送姜回来。谈到眼下的生姜批发,他大倒苦水:“批发每斤7毛钱,品相差一点的价格更低。”今年40多岁的郑先生是莱芜人,已贩姜十几年了,他说,这是生姜近年来最低的价格,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

  “囤姜的商户可赔大了!”郑先生平时主要从青州、平度、莱芜贩姜,他说,现在市场上在售的生姜大部分是去年囤积的老姜,新姜上市量很小,批发价在每斤1.1元左右。

  “老姜地头收购的成本,加上地窖存放、搬运、生姜发芽或腐烂损耗的费用,每斤生姜的成本都在8毛钱以上,卖得越多赔得越多。”郑先生说,“不卖也不行,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是霜降了,到时新姜大面积收获,因为新姜容易腐烂,必须给它们腾出地窖来。”

  “姜农赔钱,我们的生意也难做。”郑先生说,这段时间,农贸市场已经有3家商户不贩姜了,其他几家甚至开始做零售生意,因为每斤零售价1.2元,多少能挣一些。

  听苦楚>> 种一亩生姜还得赔几百块钱

  “现在运输成本上涨、人工费用上涨、化肥也一个劲儿涨价,从仓库里把姜运出来每斤都要6分钱。”王先生是莱芜寨里镇人,和郑先生是一个村的,在光明农贸市场做生姜生意也快10年了。他说,姜是他们村的传统作物,他每年都要种一些,现在老家还有1亩多的姜地。

  “姜是经济作物,没有补贴,现在来看还不如种玉米(2352,1.00,0.04%)。”王先生说,外出打工每天还能挣100来块钱,姜只能种一季,一年忙下来,如今丰收了却要赔钱。他说,现在村里已有不少姜农准备减少生姜的种植面积,改种其他作物。

  “亏得太多了,老百姓苦啊。”这是王先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算了一笔账:种一亩地要用800斤姜种,去年一斤姜种2元钱,成本1600元;肥料需要800多元;再加上平时的农药、浇水,种一亩生姜成本在3000多元。如今,一亩地能产7000斤生姜,在地头上的收购价每斤只有四五毛钱,综合来说种一亩生姜还得赔几百块钱。

  查原因>> 价格“跳水”,主要是种得太多了

  前两年生姜价格持续走高,2009年到2010年,贵的时候零售价每斤能卖到十多元,被人戏称为“姜你军”。

  受高价影响,各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生姜,年增产幅度在20%以上。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以前我国生姜种植面积约为180万亩,而这一数据在2011年已经猛增到430万亩,今年的种植面积虽然有所下降,但已无法逆转新姜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

  市场上姜的单纯销量比较少,也比较分散。“每天卖不了3斤姜。”在光明路一家蔬菜摊,摊主告诉记者,因为生姜属于调料类食品,销量很少。一位买菜的女士说,她每次只买两块姜,主要是炒肉菜用,能吃很长一段时间。

  “用姜比较多的是包子铺,不过每天也用不了2斤。”据兴华路一家包子铺的老板介绍,姜主要用在肉馅里,一般用较低的价格从市场上买品相不好的生姜。饭馆的用姜量也并不多,主要用在荤菜上。

  批发商郑先生告诉记者,除了这两年生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造成供过于求,今年生姜的出口市场也很低迷,一些深加工的姜片、姜块出口量变小,转向了内销,使生姜市场更加低迷。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