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温室政策补贴 »正文

补贴政策需“补缺” 水利建设要“便利”

时间:2012-09-29            浏览次数:214

我的温室网讯:

       2010年4月,汶上县供销社开始了土地托管服务。截至目前,汶上县供销社流转土地7000余亩,托管土地1.6万亩,累计托管土地共计6万余亩。汶上县供销社主任徐锋说:“可以说,我们是省内进行土地托管面积最大的了。”
  经过2年多的摸索,作为标准的现代务农者,徐锋开始总结与反思。对于如何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他说:“农机具购置补贴与农田水利建设,这两个方面都得改进了。”
农机补贴对象要扩大
  徐锋认为,目前土地托管服务完全符合国家政策,涉农政策在操作上也是完全清晰的。但是,涉及到具体补贴这一块,他认为,单纯将农户作为农机补贴的对象,已经价值不大了。
  在汶上县义桥镇房柳村,近些年来,一些人开始卖出手中的农机设备。其中,不乏一些经营了3年以上的老机手。徐锋曾就这个现象做过调查,农机主们普遍反映,到了夏收时节,农机手很难雇,加上油价上涨压力,导致利润下降,还不如外出打工挣得多。“作为个体农机主,他们在全国范围内从事农机作业的意愿在降低,只能在周边活动,市场空间有限。而且一家一户作业,效率很低。”徐锋说。
  目前,像供销社这样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正在出现。“我们的农机队伍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却没法像农户一样享受购置补贴。以后,从事土地托管的各种组织会越来越多,农机补贴的对象理应扩大。”徐锋说。
水利应重建“最后一公里”
  “不否认,这些年农田水利建设有了起色,水基本上都能到地头。但是,从地头到地里的成本太高了。不花精力打通农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就好比家里接了水管,但是没有水龙头,还是用不上水。”徐锋说。
  在汶上县,大多数农民要自备塑料水带,放弃务工时间,甚至还要雇人、租设备进行灌溉。在每年的灌溉季节,全家齐上阵忙浇地的情况司空见惯。徐锋通过调查农户发现,每亩地浇一遍的成本不少于30元。“浇一小时地,电费9元,租水泵3元,还要雇人,雇人还要送饭、甚至管上香烟、啤酒。这些,还不算耽误打工的损失。”
  目前,汶上县供销社为很多农户提供专业的灌溉服务。农户掏上服务费,供销社就通过喷灌甚至滴灌设备,解决浇地难题。“实际上,这就是解决了把水从地头搬运到地里的问题。今后的农田水利建设,应该重视这个环节,从机制上创新,让各种服务组织介入到灌溉环节,降低农业用水的成本。”徐锋说。
机械更新提高种地效率
  徐锋认为,在技术层面上,一直阻碍像土地托管这样的规模农业发展的,是植保和灌溉两个环节。从下一季小麦开始,这两个环节的效率将由于新机械的加入而变得更高。
  据了解,汶上县供销社将在下半年开始飞机航模打药。在这之前,已经有厂家做过试验,但是还不能满足当地的需求,还要进一步改进。“种上麦子后,打除草剂的时候就应该可以用上了。飞机一小时能打60亩地,是人工的45倍,是目前所用药械车的3倍。”徐锋似乎对效率有着狂热的追求。
  即便是在外人看来已非常先进的喷灌,如今也显得落伍了。据透露,下半年汶上县供销社将从新疆引进一种可拆卸的滴灌设施。这种能够灵活拆装、成本更低的滴灌设施,每亩地仅比目前增加150元成本,但是由于打破了户与户的界限,能够增加15%的耕种面积,预期效益非常可观。“用了这套设备,在新疆一次能浇1000亩地;我们不求多,就算只能浇100亩地也比现有水平高得多。”徐锋说。
  目前,汶上县供销社常年管理这1.6万亩地的人只有约60人。“但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效率还远远比不上,提升空间还很大。”徐锋说。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