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要问哪个棚的瓜最好”。吐鲁番的瓜农们都会毫不迟疑地说,记者李凤翔种的瓜最好。
11月1日,记者来到李凤翔的温室大棚。虽然已是秋意浓浓,凉气袭人,大田的葡萄都开始埋墩了,但走进李凤翔的大棚,看到的却是一片春意盎然。棚内如同足球大小、并被麻绳吊起的哈密瓜,在绿叶的衬托下,个个含苞怒放,煞是好看。李凤翔告诉记者,他今年新建的2座温室大棚,全部种植了哈密瓜,自10月下旬哈密瓜成熟采摘以来,目前他已收入了1.5万多元。
李凤翔原是吐鲁番市广播电台的一名普通记者。 2004年,为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科学种植温室大棚,政府出台政策,号召机关干部下基层自主创业,以此带动农民种植温室大棚。就这样,李凤翔响应号召下乡创业,从记者变为特派员,像农民一样开始了温室大棚的种植。
下乡创业的头一年,他东借西凑集资近10万元兴建了2座温室大棚,当初由于没有种植技术和经验,他在2座温室大棚里虽然种植了辣椒、西红柿等多种蔬菜,但效益并不是很好,后来他重新调整思路,率先在全市第一个开始在温室大棚试种哈密瓜。
2006年,他成功种成了冬季反季节精品哈密瓜——西洲蜜1号品种,得到了客户的认可。2007年,他在《西北园艺》杂志撰写、发表了《(秋延晚)反季节哈密瓜种植时间与技术要点》;同年,被评为吐鲁番市优秀科技特派员。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从2007年起,他在专家的帮助下,一发不可收拾,试种了一棚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院士吴明珠的“9818”精品甜瓜,收入了1.8万元。他还在新疆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的指导、帮助下,种起了研究中心推荐的新品种“西洲蜜二十五号”精品哈密瓜系列。
今年,他又集资近20万元新建了4座温室,目前他试种的两棚秋延晚精品哈密瓜“西洲蜜二十五号”,也一举成功,商品率达90%以上。此外,两棚反季节早佳84——24冬西瓜也长势喜人。
说起李凤翔,当地农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在自己努力种瓜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特派员要带动农民、示范农民的职责。由于他能说一口流利的维语,指导农民种植技术很方便,深受维吾尔族农民的喜爱。5年来,李凤翔每年都要花费5000元雇用6名附近村庄的维吾尔族农民来他的大棚打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并从起拢、打瓜沟到打窝施肥、栽苗,手把手地传授他们学习掌握大棚农活技术。也正因为这样,他与许多当地维吾尔族农民都亲如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