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暖窖演进而来的我国温室类型,都以单屋面温室为主,通常坐北朝南,东西延长,北、东、西三面墙体为泥土、砖石或夹心墙,后屋面构架为竹木或铁木混合材料,覆盖物为秸秆、蒲席等保温层,采光屋面向南倾斜。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透明覆盖材料以玻璃为主,以后则以塑料薄膜为主,一般称日光温室。根据温室演变顺序,主要有:
1.鞍山式日光温室 起源于辽宁省鞍山市,又称一面坡温室,是单屋面原始温室的代表形式。采光屋面与地面是20~30度,土墙较厚,前后挖防寒沟,玻璃屋面采光,又有草席防寒,保温性好,主要在北方地区作为园艺作物春提前、秋延后和冬季栽培耐寒叶菜为主。
2.北京改良式温室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应用的一种土森结构小型温室,因前屋面有天窗和地窗两种不同倾斜角的玻璃透明屋面,形成两个折面,故又称两折式温室,加温方式为靠北墙处设炉火烟道加温,以燃煤作燃料直接加温散热,因墙体较矮,栽培空间体积小,便于增温、保温,节省能源,适于蔬菜周年生产。但也存在土地利用率低,操作不便,局部温差大等缺点。
3.三折式温室 是北京改良式温室的改进型。南屋面分为天窗、腰窗、地窗三个不同采光角度的玻璃窗,故称为三折式温室,其优点是较两折式空间高大,室内采光好,升温快,保温好,土地利用率高,改炉火烟道加热为温室四周设散热器进行水暖加热,局部温差小,适于周年生产各种园艺作物。